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張億珍 ??趫蟮?/strong>
暴雨、干旱、高溫……近年來氣候驟變,環保議題日益突出。包括時尚行業在內的眾多企業、智庫和社會組織,也對如何踐行企業責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近日,在“可持續發展”媒體工作坊上,多方就可持續發展模式及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踐展開討論。
中國即將于9月22日迎來提出“雙碳”目標三周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表示,目前紡織產業在減排上有賴于能源基礎設施低碳轉型和跨產業協同,實現碳中和是一場所有人的馬拉松。
時尚企業的ESG困境
推動產業鏈綠色轉型,可以通過產品全生命周期測評的方法,明確產品碳足跡數據,幫助各個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廠商定位自身角色,進而做出針對性改進和優化。這類流程數據的統計梳理聽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卻很難。
胡柯華表示,對于企業來說,ESG治理的落實除了要和國際接軌,首先需要解決本地化的問題,例如碳排放測量的本地化。無論組織層面還是產品層面,碳排放的追蹤和測算都需要本地化實景數據為基礎。過去十年間,很多國際品牌都在嘗試追溯產品碳足跡,但供應鏈和商業運營模式的龐雜性,很難實現有效的追根溯源。同時當前國內很多機構用于評估碳排放的國際數據庫較為陳舊,數據嚴重缺失且數據質量低,使用風險高。中國消費品產業的低碳轉型要逐步建立本土化的可靠排放因子數據庫,才能支持企業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測評工作,循序漸進從生產端開始建立基礎數據,進而再納入銷售、消費、廢棄后甚至循環利用的排放情況,構成完整生命周期數據鏈,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產業基礎設施投入。
2021年,“30·60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啟動,支持30家時尚品牌企業和 60家制造企業的氣候創新行動,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全面推進可信低碳產品、支持可持續消費。截至今年8月份,中國紡織服裝已有32個品牌測評了102款單品紡織品,追溯173家供應制造商和13種原材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20年起建立CNTAC-LCA紡織品全生命周期工作組,開發LCAplus系統和數據庫支持行業企業測評產品碳足跡數據,將過去第三方機構即使借助數據庫背景數據也需要6-9個月才能完成的產品碳足跡測評,縮減至2-8周,甚至出現2天完成單品全供應鏈實景數據支持測評的記錄,這是中國產業鏈在生產端和消費端協同力量的體現,為消費品行業開展低碳轉型探索行業價值鏈轉型路徑。
胡柯華表示,在ESG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建設方面,中國正在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雖然目前全球經貿關系復雜多變困境,但中國在減排政策上展現了很強的決心。據相關消費者調查數據,中國消費者在環保意識上和國際主流市場保持一致,青年中也不乏富有環保勇氣和創意的佼佼者,他對此充滿信心,“減碳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需要人類社會公民參與,這對企業來講是一場馬拉松,獨行者速,眾行者遠,有能力的跑前面,最后一定是大家一起跑?!焙氯A說道。
同時,9月22日是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三周年,胡柯華透露,屆時將會公布“30·60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項目的具體成果和數據,希望產業界能夠聯動消費市場的關注,繼續推動綠色減排和企業社會責任傳播在中國社會的成長。
杜絕社會責任“文化割裂感”
據國際能源署的全球碳排放數據統計,全球時尚行業全價值鏈的碳排放量不超過10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相較于輿論場中傳說的“10%”有巨大差距,常常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如何面對當前的環境挑戰,進行有效的企業社會責任傳播,是很多品牌共同面臨的難題。
對于企業進行社會責任傳播時應特別關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張迪表示,像博柏利這樣的跨國企業要注意社會責任可參與化、品牌化、持續化、本地化和平衡化。在社會輿論敏感度較高時,尤其要注意自身社會責任傳播是否與當地價值觀和文化環境相匹配。
當海外品牌的社會責任宣傳不符合本土文化環境期待,產生“割裂感”時,張迪建議品牌方團隊加深對選定文化敘事對象的了解,深入特定文化環境中,用當地人的視角講述故事。必要時,輔以口述史等方式,理解本土文化并傳達理念。中國企業在海外國家推動社會責任傳播時,則要注意可量化、可評估,展現透明化治理,打造獨立的商業主體形象。
除了基于文化的社會責任傳播外,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刁曉平就環保領域為企業提供了可探索的方向。據悉,海南長臂猿在所有現存長臂猿中數量最為稀少,僅分布于海南島西部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屬于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刁曉平提到,海南長臂猿目前屬于極危狀態,建設生態廊道、通過科普活動提高公眾對保護瀕危動物的認識、加強對熱帶雨林的科學考察支持、參與海洋保護性管理等,都是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當前具體實踐方面,博柏利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品牌在中國主要進行四大公益項目:一是為少數民族女性手工藝從業者進行技能培訓及作品展示等;二是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三是助力中西部地區胡楊林生態保護和青年發展,開展生物多樣性科普和線上可持續主題國際交流等;四是助力海南紅樹林及熱帶雨林的保護和修復。
對于在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博柏利表示將持續投入,進一步助力青年發展、生態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