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韓逸飛 北京報道
9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氫能綠色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編寫的《國際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是全球氫能產業規?;l展的“元年”,世界各國熱情高漲,全球氫能領域的直接投資達到了2500億美元,未來10年將是我國氫能產業“黃金發展期”。
但同時與會嘉賓提醒道,看似高速發展的背后,氫氣的儲運,基礎設施,關鍵設備以及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都尚未解決,其中如何突破儲氫難題更是產業發展關鍵。
氫能正快速向多領域滲透
《報告》表示,隨著產業技術快速發展,逐步明確氫的能源屬性,氫能應用從化工原料向交通、建筑及能源領域快速滲透,未來氫能技術將有望在氫冶金、綠氫化工、氫儲能等領域得到全面應用。
其中,交通是氫能應用的“先導領域”?!秷蟾妗凤@示,經過全球范圍內近30年的持續研發,當前,燃料電池在能量效率、功率密度、低溫啟動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新一輪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浪潮正在迫近。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72000余輛,集中于歐盟、東亞和北美市場,氫能船舶和無人機等技術的研發試驗工作也在快速推進。
在交通應用快速推廣的帶動下,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也不斷席卷全球。根據《報告》,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建成加氫站1024座,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德國、美國和韓國,站內電解水制氫技術在歐洲加氫站得到廣泛采用。根據各國發展戰略預測,到2030年全球加氫站數量將超過4500座,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形成多元化、網絡化的氫能基礎設施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電解水制“綠氫”的發展與氫能多樣化應用的融合,預計到2030年,電力多元化轉換總裝機將超過1100萬千瓦。中石化銷售公司首席專家表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趨勢總體向好,產業鏈逐步完善,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也在逐步縮小,國內外合作也在進一步加強。截至2022年,我國已經有30個省級行政區將氫能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全國已建成或規劃在建的可再生能源制氫已經到410萬噸每年,氫能相關企業8800多家。
仍有行業隱憂需注意
過去行業內普遍認為“發展氫能”就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氫能風口之下紛紛布局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上下游基礎材料及核心部件,導致我國氫能運輸體系建設滯后于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中石化銷售公司首席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22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在12682輛,建成加氫站358座,根據氫促會的初步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氣年需求量將達到4058萬噸,到2030年我國氫氣年需求量將達到4910萬噸。我國現在面臨的主要挑戰并不是燃料電池,氫源問題也不大,整個氫能產業的短板在于氫能儲運,降低儲運環節的成本是推動氫能產業商業化的重要一環?!?/p>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副院長王子緣曾表示,過去氫能產業鏈都將關注點放在燃料電池、氫能車和加氫站上,在氫能要大規模推廣時,才意識到氫能儲運是大問題?!澳壳爸挥虚L管拖車的運輸方式,綜合運輸效率只有1%,其成本卻占加氫站綜合成本的1/3左右?!?/p>
據了解,氫能儲運是氫能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由于氫氣密度非常小,單車氫氣運輸量少,導致運輸效率低、成本高,其成本占氫氣總成本的30%-40%?!吨袊鴼淠墚a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同樣提出,現階段我國氫能供應鏈不完備,商業化應用仍存在一定問題。首先是氫氣資源分布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分布不匹配,其次是氫能運輸效率較低,最后是加氫站總體數量較少,建設運營成本偏高,建設和運營經驗不完善。
多方發力解決難題
并不是完全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參會企業代表認為,高壓氣態儲運技術是目前我國最為廣泛的氫能儲運方式,其技術相對成熟、基礎設施依賴度較小。管道輸氫可實現大規模、常態化、低成本的氫氣長途運輸,是未來氫氣儲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液氫存儲和固態儲氫基本無需壓力容器,運輸便捷,處于示范階段,是未來實現大規模氫能儲運的方向。預計到2025年,液態儲運和管道儲運的方式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中石化銷售公司首席專家表示,解決問題,需要七步走。第一加強氫能產業戰略研究,細化氫能發展路徑,第二建立健全產業政策、安全監管以及技術標準體系,第三構建清潔化、低碳化的氫能供應體系,第四、建立氫能關鍵技術攻關與核心裝備自主化的長效機制,第五、加強氫能專利保護。這幾年中國氫能專利各方面發布得非常多、快,這個也是對我們產業保護重要的組成部分,第六、加大對氫能全產業鏈的補貼政策以及金融支持力度,第七、打造全方位的氫能產業鏈和氫能生態圈。
事實上,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氫能儲運問題,并支持發展多種新型儲運關鍵技術,現在一批央企國企也開始增加相應的研發投入。他表示,“政府和行業越發關注制氫加氫一體化、油氫合建站等綜合能源站建站模式,其實就是為了現場制氫加氫,減少氫氣運輸環節的成本,推動破解氫能儲運難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