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份經濟運行數據??傮w來看,多項指標持續向好,宏觀經濟加快恢復,前期一系列逆周期、跨周期穩增長政策“組合拳”的調控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整體經濟運行呈現出邊際企穩態勢。特別是8月份CPI同比增速由負轉正,表明前期總需求走弱疊加信心不足的情況已經開始改善,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將進一步暢通。
從數據本身來看,8月經濟先行指標和同步指標保持高度同頻。8月PMI盡管仍位于榮枯線下方,但仔細通過結構視角進行觀察就會發現,生產和新訂單兩項最重要的分項已經在榮枯線上方企穩,產需兩端同步回暖的態勢已成。同時,金融數據是經濟數據的良好先行指標,社會融資規模在去年達到峰值的基礎上仍有大幅多增,人民幣貸款、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凈融資均同比多增,表明總需求修復增加了對資金的需求,金融體系進一步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
在此過程中,消費和工業的加快恢復,對經濟回暖形成有力支撐。消費是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的持續向好,不僅有現實的支撐作用,更有強大的信號顯示意義。在宏觀經濟面臨壓力時,不確定性增加,居民部門的預防性動機往往有所提升,會在當期選擇持有貨幣對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進行跨期調整和配置,而儲蓄的增加會導致消費的減少,進而導致總需求收縮,從而陷入所謂的凱恩斯“節儉的悖論”。8月并非是傳統的消費旺季,能實現同比增速觸底回升,實屬不易。另一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增速較快,表明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顯著加強。
投資增速則出現明顯的結構分化。一方面,制造業投資前八個月累計同比增長5.9%,特別是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19.1%,同時基建投資也保持較快增長;另一方面,房地產繼續維持銷售走弱、開工下降的趨勢,房地產投資開發依舊徘徊在負增長區間。促進房地產投資向好,是推動整體經濟好轉的關鍵環節。
當前,宏觀經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應當注意到,宏觀經濟的運行不可能是直線式的前進,各種內生性和外生性的沖擊以及金融不穩定,均會形成周期力量,對長期經濟的均衡增長路徑產生擾動,此時更需要理性、客觀地加以看待。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長面臨一些挑戰,市場主體信心仍然有待提振,物價增長乏力,總需求不足成為突出矛盾,這是經濟體系實現自我出清、市場機制進行自我調整的必經過程。進入三季度,逆周期調節政策開始發力加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程度顯著提高,應當說,8月經濟數據的回暖,成績來之不易,必須加倍珍惜。
隨著前期逆周期調節的實施,經濟出現邊際回暖態勢。目前,美聯儲加息漸近尾聲,影響國內逆周期政策效力的外部不利條件已逐步趨于緩和?,F在需要緊抓逆周期調節政策發力加碼的黃金期,加速釋放政策效能。財政方面,要加快支出進度,專項債不僅要注重發行,更要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節奏適當,密切關注資金利率變動,持續營造充裕的流動性環境;相關穩外貿和穩民間投資的政策還應加速出臺,多管齊下,助推宏觀經濟在三季度和四季度進一步回穩向好。